服务热线:
010-88696946
主页 > 专题资讯 > 专家看点 >
分享到:

郇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9-06-03 08:45
打印
收藏
郇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
正文内容

郇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要了解新时代,就要搞清楚新时代的特质及其所处历史方位。在这里,必须明确:我们讲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近现代史、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人类现代化史三个重大历史维度中的坐标。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维度主要讲新时代在中华民族200多年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位置。我们正处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大关键时刻,这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维度主要是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讲的。科学社会主义创立170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转变。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进入低潮,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西方国家的政治家纷纷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胜利”,大力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灭亡”,“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历史博物馆”。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有像西方某些人预言的如同“多米诺骨牌”那样倒下,反而呈现出蓬勃生机,使得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中国崩溃论”正在崩溃,当年鼓吹“中国崩溃论”的西方学者现在转而谈“中国威胁论”。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个维度讲的是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选择难题:是希望加快发展还是希望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很多发展中国家迫于无奈选择了希望加快发展,同时自身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削弱,在关乎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唯美国马首是瞻,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性不明显。还有的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希望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同时发展受到了约束。而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够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的新道路。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GDP超过19个使用欧元国家的总和。中国不光在经济建设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同时也面临更多严峻挑战。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的威胁持续蔓延。“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过去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感到迷茫,现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感到迷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勇立潮头的非凡勇气,层层推进的扎实作为,引领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同各国携手并肩,与全球同频共振,提出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的时代背景的产物,是新的实践基础的成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根本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主题和核心要义,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和主线。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五个得来”从党和国家的改革史、国家的建设史、党的革命史、民族的奋斗史、文明的传承史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提醒全党要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国家、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有些人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甚至抹黑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进而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动摇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五个得来”的重要论述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否定,同时也告诉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排除各种干扰,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3.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可以发展中国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国土壤,是一套管用有效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发展经验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理论指南。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摘要: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郇雷作的专题辅导报告,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自觉地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目标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出了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时代强音。之后,又多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思想引领和精神旗帜。
     
      1.中国梦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三句诗描绘: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2.中国梦的现实逻辑。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它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3.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在宏观层面,阐述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和平发展之梦,是合作共赢之梦。在中观层面,阐述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关系,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在微观层面,阐述了不同个体的关系,是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之梦。
     
      (三)问题意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的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提法是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但是,后来由于复杂社会历史原因,这一正确论断没有坚持下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对党的八大的提法作了进一步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为我们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党根据这一主要矛盾制定和坚持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四)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正是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总依据,党的十二大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位一体”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三大实际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将“社会建设”纳入成为“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又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造性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逻辑系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战略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保障。
     
      (五)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力度抓,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导向,消除了党内严重政治隐患,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六)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采访党的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4年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这一思想的价值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这一思想的总体要求,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这一思想的价值追求,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是这一思想的评价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每到一个地方调研,我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到贫困县调研。”河北阜平、湖南花垣、甘肃东乡、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宁夏固原、山西吕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脚步从未停歇。调研过程中,他还数次主持召开跨省区的脱贫攻坚座谈会。党的十九大在新的起点上,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七)世界关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他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随着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这一倡议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一带一路”倡议、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组织新机制建设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实践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怎样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在理论学习上,要坚持不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潜心研读原著,把握精神实质,真正学通弄懂;必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学习;必须把握它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将其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这是党的文献对新思想的权威阐述,是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本依据,必须反复研读,深入领会。这是学通弄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保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深厚的理论沃土,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学习,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以及为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增强学好这一思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与世界进行深度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并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了世界意义。因此,要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必须从世界维度把握它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重大意义。这是从全方位、宽领域学习和领会这一思想的必不可少的视角,也是确保我们学懂弄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方法。

为你推荐

投标提示

为保证您能够顺利投标,请在投标或购买招标文件前向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咨询投标详细要求,有关招标的具体要求及情况以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的解释为准。